何谓人工智能艺术?(测试)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Sora、GPT-4o、Midjourney等AI大模型的每一次更新都在挑战着人类的认知,人工智能在飞速迭代的同时,使用门槛也快速降低,这让它在传媒产业和艺术创作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也使得由它所产生的艺术迅速成为当代大众文化中的“显眼包”。我们也由此真正认识到,人工智能艺术虽是一种技术应用的产物,但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创造意味。它不仅会对艺术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也给当今的艺术理论研究提出了不少挑战:什么是人工智能艺术?它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征?它将走向何方?
滕野:讲故事的“藤野先生”
滕野,出生于1994年,辽宁盘锦人,现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基地班,是该校“幻想天生”科幻协会的核心会员。他的参赛作品《第四人称》在科幻迷中引起热烈的讨论。近日,滕野在北京市周口店进行地质实习期间,接受了青蜜的专访。滕野小的时候很喜欢读故事,刚刚学会写字就开始尝试写作。但是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是文学,只是照着样子模仿写自己的故事,并且“幼稚得的惨不忍睹”。
汤心怡:唯科幻与电影不可辜负
汤心怡,一位自称来自山东的抠脚糙汉子(实则是一名美女),目前就读于东华大学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以超长的科幻龄及骨灰级影迷的身份“混迹”在东华大学平行界科幻协会。电影和科幻是她的两大爱好,电影地位在科幻之上,科幻电影为王道。
刘冕:对于科幻始终有褪不去的热爱
刘冕,18岁,就读于武汉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任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写作部部长。她兴趣广泛,最爱阅读和幻想。除了是一名科幻迷,她还自称漫威死忠粉、美队的迷妹,沉迷《刺客信条》无法自拔,深爱库里并相信萌神明年一定能拿总冠军。
陈润泽:科幻,让我在这个世界多了一份归属感
陈润泽,来自乌鲁木齐,就读于四川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任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会长。对于科幻,陈润泽用“情不知所起”来形容,小时候被银幕上各式各样的未来科技所吸引,后来的日子里,科幻让他着迷不已。
林绍鹏:不甘当下,想象未来,考证过去
林绍鹏,上海海事大学科幻协会的“头目”,二十一岁的机械系超级战士。从海口到魔都的上海海事大学好好学习。在小学时他是一名学音乐的艺术生,直到12岁时哥哥送给他一份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生日礼物——《三体》,于是坠入了科幻的深渊无法自拔,梦想从演奏家变成了科学家。他说“写作并不是能够借以炫耀或者谋生的能力,只是在看了别人的作品后用来挥发脑洞的一种工具。
王醒璨:科幻作品一定要有专属于自己的脑洞
王醒璨,20岁,目前就读于重庆大学自动化专业,曾任重庆大学科幻协会组织部副部长。他平时喜欢看书,偏爱精炼的、含蓄的、质朴的的写作风格,或者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在他看来,这都跟科幻小说不谋而合。一直以来,他都想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科幻小说,但是每每看到别人的作品时,都感觉到自己的不足,还需要多加学习,王醒璨表示这也是他想担任社团评委的一个原因。
蒋冰清:科幻是一种热爱的力量
蒋冰清,来自江苏,中央民族大学英语翻译专业,曾担任中央民族大学科幻协会会长。她与科幻结缘是中考后看到《变形金刚2》的电影,之后被科幻圈里的朋友影响开始看《科幻世界》,平时看书或看电影科幻成了首选。她平时的爱好大概就是宅在游戏坑、动画坑和漫画坑里。她是同人小说爱好者、《变形金刚》系列的资深粉丝,所以她更描写机器人和人类关系和会探讨哲学问题的科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