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小岛
1,742
主页访问
17,767
人气
4
关注
6
粉丝
共40条资讯

科技| 全息技术让科幻电影成为现实

幻小岛采集

好莱坞电影《复仇者联盟4》,全球票房排行榜Top2(总票房约28亿美元),是漫威超英系列科幻电影的代表作。
在电影开头,黑寡妇和惊奇队长等一众英雄利用全息技术开会的场景,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结尾部分,钢铁侠死后,用自己的全息影像跟女儿进行...
展开 #北京市聚焦促进发展科幻电影#

好莱坞电影《复仇者联盟4》,全球票房排行榜Top2(总票房约28亿美元),是漫威超英系列科幻电影的代表作。
在电影开头,黑寡妇和惊奇队长等一众英雄利用全息技术开会的场景,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结尾部分,钢铁侠死后,用自己的全息影像跟女儿进行最后道别,也感动了无数粉丝。全息技术在科幻电影中的呈现比比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影视、会展、演出、文旅、教育、医疗等行业中逐步得到应用。
全息,即全息成像技术(Holographic display),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维立体影像,用户不需要佩戴带立体眼镜或其他任何的辅助设备,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观看影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波干涉法同时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相位,然后再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的光波信息,再现出来的影像与原物体有着相同的三维特性(是物理上的“立体”而非单纯视觉上的“立体”)。
2022-03-30 15:15
0 0 0

地球不会停转但会被“潮汐锁定”,那时我们该生活在哪

信息源
36氪
幻小岛采集

地球也许不会停转,但终将被“潮汐锁定”。“潮汐锁定”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被潮汐锁定的天体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完全相同。月球就是一颗被潮汐锁定的天体,它在环绕地球时始终只有固定的一面冲向地球,因此我们在地球上也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实...
展开 #假如地球停止自转#

地球也许不会停转,但终将被“潮汐锁定”。“潮汐锁定”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被潮汐锁定的天体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完全相同。月球就是一颗被潮汐锁定的天体,它在环绕地球时始终只有固定的一面冲向地球,因此我们在地球上也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实际上,地球经过漫长的时间也将被太阳“潮汐锁定”,届时地球冲向太阳的一面将是永久的白天,而背向太阳的一面则是永久的黑夜。在这样的星球上人类该如何生存?

多伦多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博士生Adiv Paradise猜测:人们可能住在永昼的一面,但需要建造采矿和管道作业,才能把冰从永夜的一面运过来。Paradise还表示,对于生活在潮汐锁定世界的生命体来说,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天空。如果他们生活在永昼的一面,那他们可能会“失去对宇宙的所有认知”,因为他们永远也看不到星星。他们对时间流逝的看法也会改变,因为“天空中没有任何东西会改变。”

如果地球真的被潮汐锁定,你又会希望生活哪里呢?
2022-03-29 14:29
2 0 0

地球为何自转?从“娘胎”就开始了

信息源
Livescience
幻小岛编译

要解释“地球为何自转”得从地球的起源说起。科学家认为,在太阳诞生之初,周围环绕着大量气体和尘埃。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尘埃和岩石碎片,因为引力聚集到一块形成最初的地球。随着它的不断成长壮大,早期太阳系内的岩石与这颗新生的行星不断相撞,... 展开 #假如地球停止自转#

要解释“地球为何自转”得从地球的起源说起。科学家认为,在太阳诞生之初,周围环绕着大量气体和尘埃。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尘埃和岩石碎片,因为引力聚集到一块形成最初的地球。随着它的不断成长壮大,早期太阳系内的岩石与这颗新生的行星不断相撞,促使地球旋转。

由于早期太阳系的岩石碎片都以大致相同的方向围绕太阳旋转,所以碰撞也使地球朝相同的方向旋转。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太阳系大多数天体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和海王星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与他们的公转方向一致。

要解释“地球为何自转”得从地球的起源说起。科学家认为,在太阳诞生之初,周围环绕着大量气体和尘埃。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尘埃和岩石碎片,因为引力聚集到一块形成最初的地球。随着它的不断成长壮大,早期太阳系内的岩石与这颗新生的行星不断相撞,促使地球旋转。

由于早期太阳系的岩石碎片都以大致相同的方向围绕太阳旋转,所以碰撞也使地球朝相同的方向旋转。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太阳系大多数天体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和海王星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与他们的公转方向一致。

要解释“地球为何自转”得从地球的起源说起。科学家认为,在太阳诞生之初,周围环绕着大量气体和尘埃。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尘埃和岩石碎片,因为引力聚集到一块形成最初的地球。随着它的不断成长壮大,早期太阳系内的岩石这
2022-03-28 16:31
3 3 0

地球停止自转将会怎样?

信息源
Space.com
幻小岛编译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哪些原因会导致地球自转发生改变?会不会有外力导致地球自转突然停止?假如地球不再自转了,将会怎样?

有研究认为,自从45亿年前地球诞生时就一直在自转,地球是由巨大物质云坍缩形成太阳时的碎片形成,这些碎片受太阳引力影...
展开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哪些原因会导致地球自转发生改变?会不会有外力导致地球自转突然停止?假如地球不再自转了,将会怎样?

有研究认为,自从45亿年前地球诞生时就一直在自转,地球是由巨大物质云坍缩形成太阳时的碎片形成,这些碎片受太阳引力影响环绕其运行,就像人们放空浴缸水时水流环绕塞孔旋转一样。这些碎片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逐渐聚集成地球等行星,地球形成后仍继续环绕太阳旋转,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这样的自转。

太空中没有空气的阻力来减缓地球自转,但是有一个因素减慢了地球自转速度——月球的存在。地球与月球相互作用的不平衡导致了地球海洋潮汐,就像波浪一样穿过地球表面,减慢了地球的自转速度,这意味着地球上的一天每5万年会延长1秒。

另外,季风影响地球自转,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规律,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有科学家计算过,每年由季风从大陆转移到海洋,又从海洋转移到大陆的空气,重量竟达300万亿吨。这么大重量的物质从地球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足可以影响地球的重心,改变地球的角动量分布,使地球自转发生加速或减速变化。

还有,人类活动可能也会影响地球自转。这种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不确定性更令人担忧。

但这些都是只是减慢,如果出现突然改变,那只能是外力作用。另一颗行星碰撞它,极有可能发生的是地球自转方式发生改变,但也不是完全停止自转。

地球完全不再自转将会怎样?请各位幻友们展开脑洞,各自发挥!
2022-01-26 12:26
13 0 0

令人兴奋!已经发现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距离仅100光年

信息源
人民日报
幻小岛采集

1月6日,在檀香山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第235次年会上宣布,苔丝(TESS)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可宜居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该行星围绕着一颗恒星运行,可能存在液态水。这颗名为“TOI 700d”的行星距离地球仅有100光年远。

这颗行星是一个围绕着“TOI 700”恒...
展开

1月6日,在檀香山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第235次年会上宣布,苔丝(TESS)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可宜居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该行星围绕着一颗恒星运行,可能存在液态水。这颗名为“TOI 700d”的行星距离地球仅有100光年远。

这颗行星是一个围绕着“TOI 700”恒星旋转的多行星系统的一部分。“TOI 700”是金顶星座中一颗很小的M矮星,它只有太阳质量的40%左右,表面温度只有太阳的一半。

“TOI 700d”是绕“TOI 700”运行的三颗行星之一,它刚好位于所谓的宜居带,距离恒星不太远,也不太近,那里的温度可能会允许液态水的存在。“TOI 700d”是三颗行星中最外层的一颗,每37个地球日完成一次绕恒星的轨道绕行。它大约比地球大20%,它从其恒星获得的能量,大约是太阳提供给地球能量的86%。这颗行星被认为具有潮汐锁定能力,这意味着它的一侧总是处于白天。是否存在大气,还有待探测。

其他两颗被命名为“TOI 700b”和“TOI 700c”,这两颗行星都不位于宜居带,靠里的“TOI 700b”与地球的大小差不多,但表面大部分是岩石,中间的“TOI 700c”被认为是气态的,每16个地球日完成一个轨道绕行。

天文学家利用NASA的斯皮策(Spitzer)太空望远镜红外能力,以及后续观测证实了他们的发现。他们还模拟了这颗行星的潜在环境,以进一步研究其可居住性。
2020-01-08 01:37
4 2 0

中国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太极”各进一步 与国外竞争白热化

信息源
央视新闻
幻小岛采集

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而“太极一号”卫星则更早一步,于2019年8月31日成功发射。这两颗卫星的顺利运行标志着中国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和“太极”计划各进一步。

先介绍一下“天琴计划”,它的目标是2...
展开

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而“太极一号”卫星则更早一步,于2019年8月31日成功发射。这两颗卫星的顺利运行标志着中国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和“太极”计划各进一步。

先介绍一下“天琴计划”,它的目标是2035年前后在距离地球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3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在太空中建成一个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引力波。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的关键人物是罗俊院士,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喻家山底下一个防空洞里,罗俊院士和他的团队正在研发引力波探测装置。这个计划于2014年提出,按照“0123”四个步骤实施。其中“0”步骤,是在国内首次得到月球上全部五个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这一关键技术已于2019年11月完成。“0123”路线图中的“1”步骤,包括发射单颗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技术试验卫星和单颗天琴探路者试验卫星,“天琴一号”正是这颗“单颗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技术试验卫星。据披露,天琴计划项目投资大约150亿元人民币,工程巨大,技术前沿且复杂。

中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现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由中山大学主导的“天琴计划”,而另一个是由中科院力学所和国科大领导的“太极计划”。“太极计划”预计2033年发射卫星组,中国的两个计划发射时间均与欧洲空间局LISA计划接近。2019年12月25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宣布,“太极一号”卫星成果超出预期,在轨测试实验取得成功。据悉,闻风中国动态后,欧洲空间局立马加速LISA计划。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场空间科技话语权、主导权、发展权之争。各个项目争分夺秒向前推进。

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就是时空弯曲中的涟漪,当引力波通过的时候,物体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有节奏的增加和减少,引力波探测对于研究宇宙的起源、发展、演变意义重大。2016年年初,美国的LIGO地面应力波探测装置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找到了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块拼图”,在国际上掀起了引力波探测研究的热潮。

与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相比,天琴计划等引力波探测都是告别地面前往太空进行,会有光学辅助手段。此外,与LIGO探测到的短时间的爆发型引力波不同,天琴探测的低频段的连续型引力波,可以持续验证。“天琴”的重要探测对象是一个周期仅有5.4分钟的超紧凑双白矮星系统RXJ0806.3+1527产生的引力波。

而欧洲LISA计划预算10.5亿欧,2015年年底已发射LISA关键技术卫星,并打算2034年发射三颗卫星组成边长为250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星座,引力波经过使得三边出现小于原子直径的变化,能利用激光干涉仪探测到。可以说,LISA的基本原理仿照了LIGO,只是探测臂放大了60万倍。天琴计划与LISA计划的主要差别,天琴轨道绕地球,LISA轨道绕太阳,另外天琴计划探测波段比LISA大约高10倍。

而中国太极计划与LISA计划更类似,也是发射三颗卫星编队,也是跟随地球绕太阳运行,但其星间距初步设计为50万公里。LISA计划、太极计划、天琴计划等都是探测低频引力波,高频引力波一般小质量黑洞并和产生,而低频引力波则大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并和产生。科学家解释说,低频引力波探测有望发现宇宙原初引力波,倾听宇宙诞生之初的轻啼。

太空探测引力波计划,除了欧洲,美国有BBO计划,也叫“后爱因斯坦”计划,该计划有一颗“大爆炸观测者”卫星,着重探测地面装置和LISA计划之间的“中频引力波”。日本也有DECIGO计划,该计划由3颗无阻力卫星构成,各相距1000公里,计划在2024年发射。

地面探测计划除了LIGO之外,还有意大利法国合作的VIRGO计划,德国和英国合作的GEO计划,日本的TAMA300计划。印度LIGO计划声称2024年建成。另外,中科院高能所牵头,与美国BICEP团队合作的原初引力波探测项目也正在海波5100米的西藏阿里建设,一期望远镜将于2020年开始观测。
2020-01-02 16:15
0 0 0

“沉浸体验”成文娱经济新一轮爆发点,科幻题材怎会缺席盛宴?

信息源
文汇报
幻小岛采集

12月24日,《文汇报》刊载《“沉浸体验”成为文娱经济新一轮爆发点》的报道(作者文汇报记者童薇菁)。

报道称,以头部IP作为内容驱动,打开周边餐饮、购物、文创衍生和品牌植入“N”个消费链接模式,“沉浸体验”成为文娱经济新一轮爆发点。报道...
展开

12月24日,《文汇报》刊载《“沉浸体验”成为文娱经济新一轮爆发点》的报道(作者文汇报记者童薇菁)。

报道称,以头部IP作为内容驱动,打开周边餐饮、购物、文创衍生和品牌植入“N”个消费链接模式,“沉浸体验”成为文娱经济新一轮爆发点。报道举例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三年来在上海成功上演917场,平均上座率超过95%,从演出到文创及周边经济总创收高达2.7亿元。

报道称,最近三年是中国沉浸式娱乐爆发的三年,并发展出沉浸式戏剧、数字互动艺术沉浸式体验展、实景演出等细分商业赛道。据悉,由日本数字跨界团队TeamLab打造的超级爆款“无界”落户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每天美术馆外都会排起长队。据悉,“无界”在东京展览时吸引超过230万人次参观。此前在深圳布展时,仅前三个月票房就突破7000万元。

知名沉浸文娱体验项目《秘密影院:007大战皇家赌场》不久前也选择驻场上海“演艺大世界”。到来的观众将以特工身份潜入剧情中,他们不仅是演出的观看者,更是特殊任务的协助者和推进者。整个过程包纳了电影、演出、戏剧、角色扮演、派对等多重元素,娱乐形式非常丰富。

科幻岛小助手认为,沉浸娱乐已不再是在线游戏的专属,基于博物馆、演出、商业空间等载体上的“沉浸体验”,未来有着不可预估的商业想象力。而科幻题材在沉浸式体验上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无论如何也不会缺席这场商业盛宴。点击[原文]可以查看文汇报的报道。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沉浸式体验设计的思考分析,可以阅读[原文2]。
2019-12-24 12:17
0 0 0

2019科普科幻青年之星科幻作者张汝成:在冲突中摸索 直到归于平衡

幻小岛采写

火星殖民的提法本身有些政治,我觉得说火星探索会更温和中立。

对火星的改造,应该是类地球化的,会按照人类已有的认知改造自然,构建社会,形成文化。地球上的文化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也会直接映射到初始状态的火星社会里,直到很多代以后,具有...
展开 #火星殖民的希望与担忧#

火星殖民的提法本身有些政治,我觉得说火星探索会更温和中立。

对火星的改造,应该是类地球化的,会按照人类已有的认知改造自然,构建社会,形成文化。地球上的文化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也会直接映射到初始状态的火星社会里,直到很多代以后,具有独立意志的火星人融合瓦解它们。一切都会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就好像一只鸟换了一片森林,也会造与原来一样的窝,唱与原来一样的歌。

因此我认为,火星探索会和历史上所有的伟大探索一样,在冲突中摸索,最终达到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稳定态。
2019-09-26 17:50
0 0 0

2019科普科幻青年之星科幻作者林子君:如“诺亚方舟”般“移民”火星

幻小岛采写

我希望我们人类像传说中的“诺亚方舟”那样,带着我们的大自然万物一起“移民”火星。如果哪天移民火星实现了,却只剩光秃秃的金属墙壁和我们人类自己,这样的未来在我看来就实在太悲哀了。

技术实现,“独立生态系统”不是设定,真的有国家在研...
展开 #火星殖民的希望与担忧#

我希望我们人类像传说中的“诺亚方舟”那样,带着我们的大自然万物一起“移民”火星。如果哪天移民火星实现了,却只剩光秃秃的金属墙壁和我们人类自己,这样的未来在我看来就实在太悲哀了。

技术实现,“独立生态系统”不是设定,真的有国家在研究,只是很多年前看纪录片的时候了解到实验失败了,不知道后来进展。这个技术要是实现了,带着大自然“移民”就不在话下了。

目前我担忧的是人是受自己情绪和利益奴役的,搞不好哪天就因为利益和情绪爆发战争……科技进步需要时间,我们能赶在我们自己把自己“消灭”之前,实现火星移民吗?

再看火星生物,目前的研究证明了火星上有水,按照地球的“经验”来说,最低级的生命形态的存在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但智慧生命恐怕就没戏了。当然,个人是希望存在“火星人”的,我们人类希望走向太空,其中一个原因不就是希望找到另一个“文明”么……如果这么大的宇宙只有自己一个,太寂寞了。
2019-09-26 17:46
0 0 0

探路者号着陆火星20年:电影里拯救马特达蒙,现实中开启全新火

幻小岛采集

1997年7月4日,探路者号通过创新的弹性气囊,成功着陆火星。在此之前,美国宇航局已经有20多年没能成功的将探测器送上火星。对美国宇航局而言,探路者号无疑是一个重塑太空时代的转折点。而当时正焦急等待确认探测器是否安然无恙的任务组成员,恐怕... 展开

1997年7月4日,探路者号通过创新的弹性气囊,成功着陆火星。在此之前,美国宇航局已经有20多年没能成功的将探测器送上火星。对美国宇航局而言,探路者号无疑是一个重塑太空时代的转折点。而当时正焦急等待确认探测器是否安然无恙的任务组成员,恐怕也不会预料到探路者号任务将要带来的重要意义。
2019-09-20 18:14
1 0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