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yuaner
353
主页访问
600
人气
0
关注
0
粉丝
共3条资讯

AI绘画:艺术领域的新变革与共生发展

信息源
北京青年报
4yuaner采集

在艺术的长河中,人类精神活动一直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动力。但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AI绘画崭露头角,引发诸多思考:人类在艺术中的独特性是否会被AI取代?AI绘画能否被称为真正的艺术?人类艺术家与AI的关系又将如何影响未来艺术走向?

20...
展开 #AI会艺术创作吗?#

在艺术的长河中,人类精神活动一直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动力。但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AI绘画崭露头角,引发诸多思考:人类在艺术中的独特性是否会被AI取代?AI绘画能否被称为真正的艺术?人类艺术家与AI的关系又将如何影响未来艺术走向?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商汤秒画大模型生成的AI绘画令人瞩目。这些作品融合古今中外的绘画风格、笔法、主旨、意境,甚至产生了崭新的艺术风格。

《西风东潮》系列便是例证,它将中西方绘画艺术深度融合。比如《方寸之间》,结合了吴冠中和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的作品,既保留蒙德里安的大面积色块,又用东方水墨晕染,消解色块间的边界,还以黑色作为窗户,让纯粹的色块变为充满烟火气的城镇。该系列其他作品,如《簪花少女图》《异乡人》等,也巧妙融合了不同文化元素,展现独特魅力。





《星际三国》系列则以《三国演义》为蓝本,将故事置于宇宙背景下,创作星际争霸版名著。《新·桃园三结义》描绘三位宇航员在地外行星种植桃树的景象,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力量。《新·千里走单骑》中关羽坐骑变为全地形车,传承孤胆英雄的气魄。《新·巾帼不让须眉》中女性宇航员身穿酷似古代铠甲的宇航服,展现力量与柔美。







这些作品展示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潜力,也促使我们思考AI与传统艺术的相互作用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虽然AI能融合多种艺术元素,但它离不开人类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意与训练,无法自主从0到1创作,本质上仍是创作工具。未来,人类艺术家与AI的共生关系将更加紧密,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探索新兴艺术形式所带来的可能性。
01月03日 15:13
1 0 0

《赛博朋克2077》:虚构与现实的距离

信息源
新潮沉思录
4yuaner采集

《赛博朋克2077》这款游戏备受瞩目,赛博朋克题材以高科技与低生活质量的反差引人深思。其受欢迎源于它影射现实,让人们产生共鸣。

代孕事件便是现实中类似赛博朋克的问题体现。从古代的“典妻”到现代的代孕,虽形式变化,但本质都是伦理争议。...
展开 #赛博朋克生活离我们有多远?#

《赛博朋克2077》这款游戏备受瞩目,赛博朋克题材以高科技与低生活质量的反差引人深思。其受欢迎源于它影射现实,让人们产生共鸣。

代孕事件便是现实中类似赛博朋克的问题体现。从古代的“典妻”到现代的代孕,虽形式变化,但本质都是伦理争议。若技术进一步发展,人造子宫、定制婴儿等出现,将加剧社会阶层分化,正如赛博朋克作品中超级公司垄断、贫富差距悬殊的情景。

诸多赛博朋克题材作品都描绘了消极的未来。《攻壳机动队》中的九龙城寨背景体现世界的阴暗;《黎明之剑》里巨龙文明虽高却让多数成员陷入无意义生活;《赛博英雄传》中人类社会发展到普通人失去价值的境地。这些作品反映出科幻中的极端设想,也体现了当代人对贫富差距和未来的忧虑。

这种忧虑源于现实。从历史看,法国大革命后普通人地位随生产力进步上升,但当代出现新变化。以西方抗击新冠为例,上层与下层在医疗资源等方面差距明显,下层社会地位模糊,反抗变弱,贫富悬殊持续拉大,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控制民众的手段,如美国大公司高管与普通民众收入差距的巨大变化。

如今,现实虽未达赛博朋克技术水平,但已现类似问题。器官交易、消费主义陷阱、大资本压榨等,都如同赛博朋克中的元素。《赛博朋克2077》游戏项目组员工抗议加班也反映社会被纳入收割链条。资本主义社会试图通过知识垄断、愚化民众、社会分化等维持统治,但目前还无法达到赛博朋克中统治阶级的绝对控制程度。

资本主义社会虽曾获全球范围胜利,但如今面临问题。其贪婪导致剥削加重,根基受损,而民众的不满和忧虑体现了其统治在精神层面的动摇。尽管赛博朋克2077所描绘的时代尚未到来,但资本主义的现状让其难以实现,不过若人们不将精神上的不满转化为实际斗争,未来仍可能受其威胁。我们应认识到责任在人与社会,需追求分配合理与制度公平。
01月02日 16:53
0 0 0

当脑机接口走进现实,我们离赛博朋克还有多远?

信息源
蝌蚪五线谱
4yuaner采集

在科幻作品如《攻壳机动队》《赛博朋克2077》《黑客帝国》中,通过数据线将人脑意识上传网络,用脑电波操控科技产品的场景令人神往。而如今,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正使我们逐渐靠近这一科幻世界。

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主要...
展开 #赛博朋克生活离我们有多远?#

在科幻作品如《攻壳机动队》《赛博朋克2077》《黑客帝国》中,通过数据线将人脑意识上传网络,用脑电波操控科技产品的场景令人神往。而如今,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正使我们逐渐靠近这一科幻世界。

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需对使用者身体改造,广义上还包括科技假肢。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二战时期,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二战时期,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1973年亚克・达维尔教授提出相关概念,即让大脑与外部机器连接,实现信息交流,其本质是输入输出设备,通过获取脑区皮质层信号判断意图。形象来说,非侵入式像在运动场外望风,侵入式则像走进运动场观看比赛,获取信息程度不同。



当下,脑机接口虽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但仍无法如科幻作品中那般强大,仅能初步控制电子设备、辅助疾病诊断康复。例如霍金的轮椅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帮助他书写讲稿、收发邮件等,2014年巴西世界杯脑机接口加外骨骼技术助残疾少年开球,2020年浙江大学完成国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







从经济角度看,麦肯锡咨询公司测算未来十年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潜在市场规模超400亿美元。然而,脑机接口带来机遇同时也引发焦虑,如《神经漫游者》描绘了其美好一面,也表达了对潜在威胁的担忧。总之,脑机接口是未来趋势,可能引发深远技术革命,至于最终通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01月02日 14:45
0 0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