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is1
2,155
主页访问
18,149
人气
2
关注
10
粉丝
共12条资讯

暗能量在减弱?膨胀的宇宙未来可能坍缩

信息源
the Guardian
canis1编译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推动着星系不断远离彼此,这股力量就是暗能量。然而,一项可能“颠覆”科学家对宇宙未来命运认知的新发现,揭示出暗能量似乎在逐渐减弱。

这个惊人的发现来自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暗能量...
展开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推动着星系不断远离彼此,这股力量就是暗能量。然而,一项可能“颠覆”科学家对宇宙未来命运认知的新发现,揭示出暗能量似乎在逐渐减弱。

这个惊人的发现来自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暗能量光谱仪(Desi)团队。如果这一结果得到确认,那么它将对宇宙演化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可能意味着宇宙当前的扩张最终会逆转,迎来一个“大坍缩”的结局。

暗能量的概念最初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当时,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来研究宇宙扩张速率的变化。天文学家原本以为,自宇宙大爆炸以来,万有引力会抵消这种扩张,但超新星观测结果却表明,宇宙的扩张速率实际上在加速,背后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推动,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暗能量。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暗能量是一个恒定的值,这意味着宇宙最终将陷入一个被称为“大冻结”的荒凉结局,届时所有星系都将相距甚远,即便是光也无法跨越它们之间的鸿沟。然而,Desi团队的最新发现挑战了这一主流观点。


Desi拥有5000根光纤“眼睛”,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绘制宇宙图谱。它最新发布的数据涵盖了1500万个星系、跨越了110亿年的历史,为科学家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宇宙三维地图。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发现暗能量在宇宙年龄约70%的时候达到了顶峰,而现在它的强度已经减弱了约10%。



这意味着宇宙的扩张速率仍然在加速,但暗能量正在逐渐“松开油门”。这一发现打破了暗能量恒定不变的旧观念,揭示了它可能正在发生变化的新事实。

当然,这一结果尚未达到物理学中用于确认发现的“五西格玛”统计显著性标准。他们表示,随着Desi收集更多数据,或许能够得出更加明确的结论。
03月20日 13:35
0 0 0

辨识AI视频:不仅要用魔法打败魔法,还应有规范

信息源
中国科学报
canis1采集

有了Sora之后,眼见不一定为实了。要如何鉴别此类的AI视频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董晶研究的就是图像窜改、深度伪造等人工智能内容安全与对抗技术,她和研究团队的许多成果已应用于多媒体智能鉴伪。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展开 #AIGC能骗过人类吗#

有了Sora之后,眼见不一定为实了。要如何鉴别此类的AI视频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董晶研究的就是图像窜改、深度伪造等人工智能内容安全与对抗技术,她和研究团队的许多成果已应用于多媒体智能鉴伪。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用魔法打败魔法。”

她在采访时介绍了,目前主要的两类智能检测方法。一种是基于数据学习的方法。这通常需要提前收集伪造视频和真实视频(最好是配对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训练出强大的深度网络。只要模型能够“记住”视频帧中的异常或痕迹,例如图像噪点、帧间不连续的运动轨迹等,就能辨别真伪。这种方法较为通用,一旦检测模型参数确定,部署简单、批量检测效果良好。但是,该方法相当依赖训练数据的体量和完备性,对于未知或未训练的数据检测通常会失效。

另一种是基于特定线索的方法。它首先需要定义出视频中一些不合常理或逻辑的视觉“线索”,如光照不一致、人脸视频中应有的活体生理信号、说话人的口型和发音时序不匹配等细节,然后设计相应的算法去提取并定位这些线索,进而取证。这种方法可解释性更好,对视频段的定向检测性能佳,但对数据本身的多样性兼容较差。

不过,董晶也对《中国科学报》表示,随着Sora等工具在AI生成视频细节与多元化处理方面的能力增强,生成视频中的显式伪造痕迹会越来越少,仅依赖传统的视频分析与伪造检测方法甄别视频内容的真假,无疑会变得更加困难。

相对被动检测AI视频带来的困难,董晶也谈到了从“源头约束”的应对策略。例如在生成视频之初就埋下AI生成的印记,相对于对视频的被动检测,水印或标记属于主动防御。她的团队还尝试了在真实图像或视频中加入“对抗噪声”,这样生成模型就不能在这些源数据上进行AI合成。此外,她还“呼吁推动建立具有国际共识的AI数据技术标准与规范,形成共同应对生成视频的合理标记和协同监管方案”。
2024-12-20 14:21
0 0 0

以假乱真!AI 视频工具 Sora 是怎么做到的?

信息源
科普中国网
canis1采集

今年2月,OpenAI首次公布了自己的文生视频模型 Sora,在科技领域引起极大的反响。

根据OpenAI的官方简介,Sora可以制作长达60秒的视频,视频包括高清晰度的场景、复杂的镜头动作,并可支持多个角色的创作,是基于ChatGPT和静止图像生成器DALL-E所建立的视频...
展开 #AIGC能骗过人类吗#

今年2月,OpenAI首次公布了自己的文生视频模型 Sora,在科技领域引起极大的反响。

根据OpenAI的官方简介,Sora可以制作长达60秒的视频,视频包括高清晰度的场景、复杂的镜头动作,并可支持多个角色的创作,是基于ChatGPT和静止图像生成器DALL-E所建立的视频生成模型。

例如,根据文字“一位时尚女性走在充满温暖霓虹灯和动画城市标牌的东京街道上,她穿着黑色皮夹克、红色长裙和黑色靴子,拎着黑色钱包。她戴着太阳镜,涂着红色口红。她走路自信又随意。街道潮湿且反光,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形成镜面效果。许多行人走来走去”的提示,Sora生成了一段60秒的视频,画面质感高级,人物肌肤纹理的细节逼真。有网友表示,如果不注明AI生成,自己完全分不出真假。

虽然Sora生成的内容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已经展现出强大的视频创作能力。那么Sora是如何生成视频的呢?

根据OpenAI发布的技术报告,Sora是一个扩散模型。扩散模型本身很复杂,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大致理解扩散模型的思路。

想象一下,我们手头有一张清晰的狗狗照片。通过逐步向这张照片中添加噪点,它会逐渐变得模糊,直至最终变成一堆看似无序的噪点集合。



这个过程实际上可以逆向进行。也就是说,从一堆杂乱的噪点出发,我们可以通过一步步去除噪点,逐渐还原出原始的图片。而扩散模型的关键所在,就是学会如何有效地进行这种逆向去噪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扩散模型的应用并不仅限于图片生成。例如,在Sora的技术报告中就提到,OpenAI通过特定的转换处理,使得视频数据也能被用于模型训练。这样一来,Sora便能根据给定的提示词,直接生成相应的视频内容。

2024-12-20 14:12
0 0 0

这颗冬季亮星最近持续变暗 可能即将超新星爆发

信息源
环球网
canis1采集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夜空中的著名红超巨星“参宿四”,正在持续转暗当中,虽然它转暗是持续发生的,但是最近亮度衰减的速度有点超乎寻常。美国宾州维拉诺瓦大学的天文研究人员在12月8日发表了一篇题名为《红色超级巨人的衰弱》的论文,表出参宿四亮... 展开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夜空中的著名红超巨星“参宿四”,正在持续转暗当中,虽然它转暗是持续发生的,但是最近亮度衰减的速度有点超乎寻常。美国宾州维拉诺瓦大学的天文研究人员在12月8日发表了一篇题名为《红色超级巨人的衰弱》的论文,表出参宿四亮度正在明显衰弱,已经衰减了大约一个星等,从原本的0.42等,降到1.4等。

天文学家认为,假如参宿四是内部发生变化,那么它可能即将发生剧烈爆炸,也就是超新星爆发,一旦如此,那将是罕见的天文奇观。人类自进入望远镜时代以来,还没有看到过有超新星在银河系以内爆发。然而,天文学家很难预测准确的爆炸时间,可能是下一秒,也可能是几百年后,甚至百万年后。当然,也有可能已经爆炸了,因为参宿四爆炸发出的光芒需要600多年才能到达地球,假如现在我们看到了参宿四爆炸的闪光,那么也意味着参宿四其实早已完成了自己生命末期的华丽蜕变。

参宿四是一颗红超巨星,也是已知最大的恒星之一。往常,它是猎户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星,但参宿四已处于恒星的生命末期,现在它的亮度已弱于猎户座的参宿七。当恒星处在生命末期,亮度就会发生不稳定的变化,时亮时暗,称为变光星,参宿四也存在这个现象,但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衰减如此巨大,因而引起了天文学家的关注。这其中的一种可能,就是参宿四正在快速向内坍缩。如果是这样,那么它不久以后就会造成巨大的爆炸,届时参宿四会发出骇人的亮度,可能在白天都可以见到,这种现象被称为超新星爆发。

假如参宿四发生超新星爆发,那么它将是我们银河系中,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超新星爆发。在历史上有几场著名的超新星观测事件:公元1006年(北宋景德三年)5月1日,与地球的距离7200光年的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的三个月内,天空由于它的出现而发出光辉。它发出的光亮超过月光的四分之一,比夜空中最亮的金星还亮三倍,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它的光辉在午夜时分进行阅读。不到50年后,1054年(北宋仁宗至和元年)7月4日,金牛座内一颗超新星爆炸,中国古籍称为“天官客星”,记录称,白天也可见,持续约100天。这颗超新星爆发结束后,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蟹状星云。公元1604年也有一次,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的10月9日夜,在夜空中新出现了一颗异常明亮的星,随后几个晚上继续变亮,顶峰时它成为夜空中最明亮的星。如果参宿四一旦爆发有多亮呢?它的亮度将是满月的1/16,金星的100倍。这样的亮度,足以让我们在白天都能看到它,而且仅靠它的光,就可以在夜晚照出依稀的人影。

超新星爆炸是星际间的一场死亡与新生,一次爆炸会产生许多重元素,包括金银铜铁,这些元素将会成为新生恒星、行星的原材料。所以现代理论认为,太阳系的形成可能就是源于70亿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炸。然而一次超新星爆炸的威力会把行星的大气层完全剥离,波及的行星若有生命将无一幸存,不过这个范围一般认为是50光年。刘慈欣的小说《超新星纪元》里就描述了这一情景,小说开头就是恒星爆炸解体,死星能量辐射到了所有的地球人。

波及地球的概率肯定是有的。专家认为,地球上五亿年内有几次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可能与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袭击了地球有关。好在海水能抵御伽马射线暴的强度,所以许多海里的生物没有灭绝,才会有我们地球的今天。

参宿四离我们640光年,地球已经安全地脱离了50光年的“杀伤区”,所以参宿四就算爆炸,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只是往后的猎户座将会很不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天文观测发现目前太阳系100光年之内既没有中子星或者黑洞残骸,也没有能够产生超新星爆发的恒星存在。

不过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却不代表以后没有。
2020-01-02 17:16
2 2 0

什么是科幻

信息源
人民文学出版社
canis1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近日刊文,探讨科幻与文学,引人思考。

文章称,知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宝树、张冉等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科幻文学基本形成了一个刘慈欣式的主潮——传统科幻、硬科幻。《流浪地球》最早受到赞誉,也因其“硬核科幻大片...
展开

《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近日刊文,探讨科幻与文学,引人思考。

文章称,知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宝树、张冉等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科幻文学基本形成了一个刘慈欣式的主潮——传统科幻、硬科幻。《流浪地球》最早受到赞誉,也因其“硬核科幻大片”特质。尽管作为中国硬派科幻代表作的《三体》,有时也会因缺少人文精神而被指摘,但在刘慈欣和他的读者看来,人类生存法则就是最大的人文。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关注、重视科幻文学,并加入到创作中来。但关于纯文学作家“跨界”写作能否写出“真正”的科幻作品;关于科幻文学的“软硬”之争和多样化形态等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尽管刘慈欣也担忧,科幻界的一个隐痛,就是专业性有余、文学性不够。但不同于现实主义作家,以其为代表的传统科幻作者,仍然认为“科学是科幻小说力量的源泉”。但随着80、90后新生代作家的涌现和成长,新一代的科幻作者们正在走向越来越多样化的形态,他们希望摆脱类型的束缚,不拘于一种文学形式、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人、社会和科技的思考。这极大丰富了科幻文学的内涵。

文章最后认为,当科幻遇到文学,该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探索人和宇宙的边界,对于创作者、出版者和读者而言,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9-09-26 12:42
0 0 0

外星人眼中的地球会是什么样

信息源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canis1采集

如果外星人尝试从数光年之外观测地球可能会看到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有些科幻。不过,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模拟了外星天文学家对地球的观测。

他们从NASA的"深空气候观测站"卫星(Deep Space Climate Observatory)拍摄的地球图...
展开

如果外星人尝试从数光年之外观测地球可能会看到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有些科幻。不过,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模拟了外星天文学家对地球的观测。

他们从NASA的"深空气候观测站"卫星(Deep Space Climate Observatory)拍摄的地球图片中挑选出1万张。这些图片拍摄于2016至2017年间,采用10个特定波长,每隔1至2小时拍摄一次。科研人员将每个波长拍摄的图像简化为一个亮点,共得到10个点。如果建立图表或在时间上进行拉伸,它们就会形成10个光变曲线。如果外星天文学家对地球持续观测两年,他们可能就会绘制出这样10个光变曲线。如下面的图片所示。

虽然图片看起来非常的枯燥,但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此研究将帮助未来的天文学家评估发现的地外行星是否存在海洋、云层和冰川。
2019-08-20 15:46
0 0 0

《上海堡垒》为何失利?影评人严蓬这么看

信息源
电子骑士的魅影城堡
canis1采集

《上海堡垒》为何失利?著名影评人严蓬昨日在微博上撰文认为:《上海堡垒》小说支撑不起一部大片,剧本不合格,策划不合格;缺乏质感,整个世界观让人很出戏,缺乏足够的真实感。

严蓬也认为,国内科幻电影发展的大门不会因《上海堡垒》的失利而...
展开 #《上海堡垒》关上了中国科幻的大门?#

《上海堡垒》为何失利?著名影评人严蓬昨日在微博上撰文认为:《上海堡垒》小说支撑不起一部大片,剧本不合格,策划不合格;缺乏质感,整个世界观让人很出戏,缺乏足够的真实感。

严蓬也认为,国内科幻电影发展的大门不会因《上海堡垒》的失利而关上。相反这说明:“不了解科幻电影的特征和规律,对科幻电影没有真正的认识和热爱,就不可能拍出优秀的科幻大片!”

科幻电影《上海堡垒》于8月9日在全国公映,上映后口碑与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豆瓣评分仅3.3分,上映三天单日票房已降至1000万左右。有网友评论称,“《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8月11日上午,导演滕华涛在微博上发长文道歉。
2019-08-15 10:05
0 0 0

韩松:《上海堡垒》后,对中国科幻电影更有信心了

信息源
韩松
canis1采集

对于《上海堡垒》引发的争论,著名科幻作家韩松今天在微博撰文表示,对中国科幻电影更有信心了。他认为,《上海堡垒》离一流的科幻片当然尚有差距,但作为中国科幻元年起步阶段的作品,还是应该打一个及格分数。

韩松指出:“科幻并不都是很硬核...
展开

对于《上海堡垒》引发的争论,著名科幻作家韩松今天在微博撰文表示,对中国科幻电影更有信心了。他认为,《上海堡垒》离一流的科幻片当然尚有差距,但作为中国科幻元年起步阶段的作品,还是应该打一个及格分数。

韩松指出:“科幻并不都是很硬核的那种,非要有黑洞白洞翘曲航行多维时空行星科学人机接口什么的,也可以是更“缥缈”一些的设定。外星仙藤,上海大炮,泡防御网,这些都很有趣。”

对于《上海堡垒》为什么没能达到预期效果?韩松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从人物塑造单薄、科幻构思欠缺、情节匆忙缺乏细节、观众口味四个访问进行了分析。

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韩松认为:“《上海堡垒》引发这么多的讨论,是好事,反映出观众对本土科幻电影还有热情和期待,也藉此梳理了一些因为《流浪地球》的成功而被掩盖的问题,为今后中国科幻电影走向成熟及时总结了经验。”

更多韩松老师的精彩观点,可以戳【原文】查看。
2019-08-14 14:17
0 0 0

影视投资人:《上海堡垒》警示科幻影视投资 赔钱赚钱很正常

信息源
第一财经
canis1采集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上海堡垒》的投资金额约为3.6亿元。若其票房达止步于1亿多元,几大出品方将血本无归。

影视天使投资人周凯旋表示:“赔钱赚钱很正常,对于投资人而言,这只是一次警示而已,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不会关闭,只是我们...
展开 #《上海堡垒》关上了中国科幻的大门?#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上海堡垒》的投资金额约为3.6亿元。若其票房达止步于1亿多元,几大出品方将血本无归。

影视天使投资人周凯旋表示:“赔钱赚钱很正常,对于投资人而言,这只是一次警示而已,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不会关闭,只是我们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会更加认真更加严苛。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工业流程的建立,都会是一部一部电影构建,所以,这个锅,不要给滕华涛,也不要让《上海堡垒》去背,未来的项目中,依旧有赔,依旧有赚,我们只需努力把内容真的做扎实。”

周凯旋也表示,“科幻电影跟其他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是世界观的设置。为什么母舰长这样?外星人进攻的模式、防守的模式等背后设计逻辑以及一些道具的搭建都要花费大量时间与财力才能够实现。”

8月9日,科幻电影《上海堡垒》于在全国公映,上映后口碑与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豆瓣评分仅3.3分,上映三天单日票房已降至1000万左右。有网友评论称,“《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

8月11日上午,导演滕华涛在微博上发长文道歉,对于有观众指出《上海堡垒》关上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门,滕华涛表示:“真的很抱歉,因为我相信,没有人想要去关上这扇闪着光的门。”
2019-08-13 11:40
0 0 0

《上海堡垒》差评如潮 但也许推开了另一扇门

信息源
北京日报
canis1采集

科幻电影《上海堡垒》于8月9日在全国公映,上映后口碑与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豆瓣评分仅3.3分,上映三天单日票房已降至1000万左右。有网友评论称,“《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

8月11日上午,导演滕华涛在...
展开 #《上海堡垒》关上了中国科幻的大门?#

科幻电影《上海堡垒》于8月9日在全国公映,上映后口碑与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豆瓣评分仅3.3分,上映三天单日票房已降至1000万左右。有网友评论称,“《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

8月11日上午,导演滕华涛在微博上发长文道歉,对于有观众指出《上海堡垒》关上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门,滕华涛表示:“真的很抱歉,因为我相信,没有人想要去关上这扇闪着光的门。”

影评人图宾根木匠说道, “如果说《流浪地球》的成功给中国科幻电影推开了一扇门,那《上海堡垒》的失败就给中国科幻电影推开了另一扇门。中国电影、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都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他认为,“电影工业尤其是科幻电影工业的体系怎么建立?人才队伍怎么培养?只能是通过大量的作品去锻炼、试错,才有可能达成。”
2019-08-12 10:47
0 0 0
查看更多